標準和標準物質的問題與風險
1、標準無受控編號,標準變更后無法全部追溯變更,有錯用廢舊標準的風險。
2、標準長時間無查新,標準廢替新發不掌握,有錯用廢舊標準的風險。
3、廢舊標準無收回或無加蓋"作廢"章,有誤用可能。
4、現行有效標準沒有購買正式板本,有文本錯誤的可能。
5、新標準無宣貫記錄,無法保/證所有相關人員準確掌握。
6、新標準啟用無審批程序和記錄,技術負責人責任不到位。
7、標準物質與其它試劑混存,有交叉污染的風險。
8、標準物質無期間核查記錄,標準質量不掌控,對檢測結果有影響。
9、標準物質無法定證書,標準質量不保/證,有結果失真風險。
10、用容量瓶貯存標準物質,有測量準確性下降的風險。
在選擇、購買標準物質時,應考慮以下要素:
(1)特性量的種類及定值方法:某些標準物質可能只適用某一特定方法或屬域的應用,某些標準物質的值有特殊規定,如含結晶水的值,應對證書中該類說明加以注意,防止誤選誤用。
(2)特性量水平:標準物質的特性量水平應與日常測量樣品的水平匹配。
(3)可接受的不確定度水平:標準物質特性量的相關不確定度水平應與日常測量中的精密度和正確度限度要求匹配。
(4)基體及可能的干擾:標準物質用于開展方法確認、質量控制以及一些基體效應較為嚴重的測量方法的校準時,基體應與日常測量樣品基體盡可能接近。
(5)形式:標準物質可制備成不同的形式,如凍干與冰凍樣品,制備方式的不同可能會導致相同特性在標準物質與真實樣品中的行為差異,從而產生互換性問題,選購應充分調研。
(6)小取樣量:只要標準物質證書中規定了小取樣量,用于測量的取樣量應不小于該小取樣量,因此選購時應考慮小取樣量是否能滿足測量方法要求。
(7)用量:標準物質的購買用量應足以滿足整個實驗計劃中的應用,包括根據需要考慮的備樣。
(8)穩定性:選購應確認所購買批次標準物質的有效期限,避免使用時發生過期的情況。對于購買到的標準物質,在收到后應先對照證書確認標準物質的運輸條件符合要求,然后核對品種、數量等是否與購買要求一致;包裝、外觀是否正常,標識是否清晰、完整;有無證書;是否在證書聲明的有效期內等,核對完畢后,立即按照證書中規定的保存條件進行保存。如有問題,應及時與研制或發售單位聯系。
原創作者: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